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聚集-分工-效益 用制度助推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2-08-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时政  字体大小[ ]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即便如此我国的城镇化率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城市以及城市群所生产出来的价值也远远低于世界主要城市群的同一数据。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空间表达规律,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口密度作为基础,人口的聚集带来社会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不能“太平”,要有“鼓包”,价值要集中的创造,然后再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再分配。因此,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必须用制度助推我国的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让制度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5月15日,在北京出入境管理总队的制证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电子护照样本。当日起,全国公安机关统一启用签发电子普通护照。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6城市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可办理出入境证件

    为进一步方便异地就业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就近申办出入境证件,公安部决定自今年9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6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推行为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办理出入境证件的便民措施。

    记者22日从公安部获悉,在上述6个城市就业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持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暂(居)住证,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在就业地连续一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高等院校在读的非本市户籍大学生可持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及就读院校出具的在学证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各类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各类签注(包括首次申请、换补发证件、证件失效重新申请以及证件加注)。[详细]

  吉林省全面取消毕业大学生落户限制

  山东外来务工子女有望突破户籍限制就地升学

  嘉峪关样本:城乡户籍一元化 撤销街道办事处

    数字

  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详细]

     工业化生产的大量商品需要城镇化来消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持久动力。2011年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0%,但仍低于发展中新兴国家城市化率60%,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的水平差距更大,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城镇化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城镇化和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服务业才能加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2011年我国服务业占G D P的比重约45%,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详细]

城市化、城市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价值要集中的创造 然后再分配

    同世界著名的都市圈相比,我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还不够大。人口的聚集密度对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才能细化,服务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出现。因此要尊重产业的空间表达规律,周其仁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不能“太平”,要有“鼓包”,价值要集中的创造,然后再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再分配。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为47%,城市化水平为51%,而发达国家这两项数据则分别为26%和70%,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这就导致了我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找不到充分的消费能力,没有足够的城市人口来消费,因此只能过多地依赖出口。为此,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只有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水平才是未来中国的发展之道。[详细]

    城镇化已成我国新经济增长点

    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而城镇化,特别是目前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拉动点,它既能促进土地的增长,又能促进消费的增长,一举两得。所以,地方政府必须算一算这个大账。

    目前,我们的城镇化率达到51%,实际上真正按户籍来划分的话,是35%,16个百分点,大概是2.08亿人。我觉得应该先把这2.08亿人的城镇化解决好,使他们能在城市里面安居下来。再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逐步推进,先推进二三线城市、中小城市。在具备财力、物力以后,再逐步推进到大中城市。[详细]

    23个城市群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了23个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领先优势突出,但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一些新增长极也令人关注。

    根据以上标准,目前我国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武汉、成渝、中原和环鄱阳湖等15个达标城市群,还有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和呼包鄂等8个接近标准的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正在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详细]

我国城市圈发展现状调查

    尽快确立北京“大首都经济圈”战略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在产业集聚和发展上已确立了无可争议的优势。北京的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凸显,总部经济发达,空间要素的配置能力超强。而最大的优势是人才资源,已形成了具有优势地位的完整的产学研链条。北京凭借自身优势,正在发挥其作为环渤海地区“辐射外溢”的功能作用。与此同时,以北京为中心,以京、津、冀北城市组城的“大首都经济圈”格局也已形成。由此,凭借政治中心所具有世界影响力——“制度游戏规则制定权”作依托,北京已具备了在亚洲乃至全球更大区域内影响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东亚将日显突出。[详细]

    长三角跻身6大世界级城市群

    5年后的今天,一份《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放眼世界,目前,在世界其它地区已经形成了著名的五大城市群:分别是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城市群、和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部城市群。[详细]

    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 5年间从10个增至23个

成都风光

    对于“城市群”概念,国人并不陌生。而我国总共有多少“城市圈”?却未必人人皆知,并且可能有多种答案。

    “十大城市群”。5年前的2007年,国家发改委相关研究员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并预测若干年后,“中国五城市群可能进全球十强”。

    “23个城市群”。5年后的今天,一份《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

    从“十大”到“23个”,只用了5年时间。近年来我国“城市群”正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详细]

    联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不是零和游戏

    以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为例。它是以芝加哥为核心发展起来。我们通常说芝加哥有1000多万人,其实芝加哥市本身只有400万人,由于周边272个市和113个镇与其浑然一体,共同形成了“芝加哥都市区”,其实这385个市镇并不归芝加哥市管辖。但将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及众多中小城市凝聚在一起,甚至延伸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从而形成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任何一个大的经济区域的发展,背后都是城市群的发展。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2010年GDP37673亿元,占全国8.6%,核心是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9市的城市群。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2010年GDP70400亿元,占全国的16%,核心是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共22个市的城市群。中央提出“三化同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城市群建设就是推进“三化”同步的重要载体、平台和抓手。[详细]

攻坚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制度障碍

    “所有市长都反对的户改”如何破题

    但是,利国利民的户改,为什么“几乎遭遇所有市长的反对”,其原因我们不能不重视。调研中,在现行财税体制下,财政压力几乎是市长们反对户改的一致理由。因为户改,就意味着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要扩大,城市整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压力将相应增大,但随着房价调控以及住房限购政策的实施,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的预期被压制,加上债务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地方债务和金融贷款也不可能无限度扩大,财源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详细]

    农民工是中国消费关键 户口成极大限制

    英国路透社8月20日报道,原题:政府报告称,中国农村移民是消费的关键 2.3亿移民劳动力大军驱动着中国经济,但因无法获得与户口挂钩的教育、医疗和其他服务,他们被迫存储,这限制了北京将经济增长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的努力。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给予生活在城市中的移民群体以永久身份和享受基础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将极大地刺激中国的消费增长。[详细]

    土地金融户籍“三箭齐发” 城乡一体化加速破题

    国家发改委6日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 亿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五年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凸显三大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等。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十二五”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 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详细]

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